聯系我們
-
全國服務熱線:
National Service
Hotline:
13944655999
- 手機:13944655999
- 地址:吉林省樺甸市樺郊鄉榆樹村
50元一斤大米背后:被隱藏的價值
發布時間:2017/05/26
點擊量:0
農村,尤其是貧困地區,究竟是什么樣子?有效脫貧究竟該怎么脫?4月下旬,為響應中宣部“雙百三同”和安徽省政協組織的“江淮行”采訪活動,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深入安徽省石臺縣、金寨縣等地,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蹲點調研采訪,親身感受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的地方實踐。希望通過日記,得以窺探貧困地區脫貧的希望。自今日起,本報刊發記者采寫的系列報道,敬請關注。
在安徽為數不多、沒有通高速的縣中,石臺縣是其中之一。自省城合肥驅車約兩小時自沿江高速殷家匯出口駛出,沿著省道行駛一小時,到達石臺縣城,再行駛五十分鐘,抵達仙寓山鎮。從鎮里到奇峰村最高拔處的汪家組,不到40公里的山路,因為修路,駕車行駛近一個半小時。因此基本可以得出奇峰村貧困的原因:山高路遠,基礎設施落后,交通不便。
事實亦是如此。奇峰村成為貧困中的“鍋底”,概因四面環山,2015年以前,只有一條石子路貫通全村,這條全村的“命脈路”,自2016年開始改造,按規劃今年9月底完工。全村438戶,1542人,貧困戶占了138戶,村小學兩所,共4名教師,29名學生,只有一二年級,當地兒童上三年級需要轉入距家幾十公里的鎮小學就讀。由于年輕人多外出務工,一部分老年人到鎮上陪讀,全村實際常住人口不到1/3,分散居住在14個村民小組里。